热带鱼得白点病怎么治?

熊垣红熊垣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白点病是热带鱼类常见疾病之一,由寄生虫——小瓜虫寄生引起,多发于春冬季节,尤其是在北方没有加温设备的水族箱中极易发生。病发时,寄生虫主要寄生在鱼的皮肤或鳃上吸取营养,并刺激机体产生过敏反应,造成组织发炎,出现局部症状,如起泡、出血等;由于鳃部感染,鱼呼吸功能受阻,导致机体缺氧,出现窒息而亡。 (一)病因与病理 导致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,是鱼缸水中的温度低于10℃,使得原生动物门鞭毛纲异尖目小瓜虫属的寄生虫无法继续存活,此时幼虫被迫钻入鱼的体表细胞或黏膜下开始发育成较大的原尾蚴。当原尾蚴遇到适宜的环境(温度、pH值等)便开始繁殖,其中雌体可产卵5000个左右,3天内即可完成一代的繁殖。新孵出的幼虫称为胞蚴,经过3次变形后发育成外胚蚴,再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分化为内寄生虫。

(二)流行情况 小瓜虫的适温范围一般为15~25℃,最佳生长阶段为20~25℃,在此条件下,幼虫经40天左右即可达到性成熟并开始繁殖。在南方地区该病相对较少,而在北方地区,尤其是冬季没有加温设施的地区,发病率则很高。不同年龄阶段的鱼均可被感染,但以2~10岁的雌鱼最为易感。

(三)预防 定期清洗换水,保持鱼缸内水的清洁和充足溶氧是预防该病发生的最有效办法。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预防:

①鱼体消毒:在养鱼用水中加入少量氯制剂(如高锰酸钾)或者碘制剂(如碘酊)对患体进行消毒处理,每天1次,连续3天;

②鱼缸浸泡法:将2%至5%的食盐水溶解于水中,把鱼浸泡在盐水中5~10分钟,每天1次,连续5天;

③药浴法:使用药物溶液浸泡鱼体,常用的药物有氯霉素(0.05克/升)、土霉素(0.05克/升)、呋喃西林(0.02克/升)以及金霉素(0.02克/升)等。

上述药物可以单独使用,也可以交替连用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给鱼用药前,首先要确定所饲养的鱼确实是感染了白点病,否则会事与愿违。

诸逦宇诸逦宇优质答主

白点病是热带鱼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疾病,症状主要为鱼的体表出现白色斑点,严重时会造成鱼死亡。白点病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点:

1. 换水:提高水温,提升水温至30-32摄氏度,并保持大约一周,以杀灭白点虫。期间要注意防止温度变化太大,以免对鱼造成刺激。

2. 药物治疗:在鱼市上购买专门治疗白点病的药物,如硝酸亚汞、孔雀石绿等。按照药物说明书的剂量和用法进行操作。注意事项:药物治疗的剂量和用法一定要准确,过量使用药物会对鱼造成危害。

3. 注意消毒:在治疗过程中,为了防止病毒再次滋生,要对鱼池进行彻底的消毒。可以使用1%的食盐水对鱼池进行浸泡,或加入适量二氧化氯进行消毒。

4. 调养:白点病治愈后,要保持鱼池水质的清洁,避免鱼再次感染。定期更换水质,保持水质的酸碱平衡。

5. 升温:治愈后,要保持水温在25-30摄氏度之间,降低病毒感染的机率。并注意防寒,防止温度较大波动。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