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趴踢长得好吗?
-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,没什么不好的! 首先,需要了解猫咪是怎么“踢”出小猫的。 猫咪在发出求偶信号或者感到安全、舒服的时候会用后脚直立起来,前肢向前伸,同时尾巴向上翘起,这是它们的“标准坐姿”;在“趴踢”的时候,猫妈妈会躺在地方让小猫爬到身上吃奶,当小猫站起身来,就会看到“趴踢”的全过程啦…… 所以,从生理结构上说,“趴踢”这个动作是完全没有问题的。
- 但是!很多主人会担心这个动作会不会影响小猫的头型以及四肢发育。 答案是:会的! 如果在小猫三个月以前总喜欢用后腿站立,那么头骨、颈部和脊神经很可能因为这种不正确的姿势受到影响,导致长大后出现驼背、脖子前倾等问题。 四肢也会因为过度刺激而发育异常。 为了降低风险,建议不要在猫咪三个月以下的时候给它们使用马桶哦!(尤其是公猫),如果已经用了的话,尽快改回来吧! 在猫咪三个月以后,它们已经能够自主控制自己的行动了,这时候再培养它们用腿走路就可以啦~
趴踢主要是让狗狗背部脊椎和关节得到锻炼,以此类推,趴踢多了,关节脊椎得到的锻炼多了,所以,关节脊椎长好了,毛孩子长高了。
从视觉上来说,确实得到了不少印证,因为趴踢多了的狗狗真的比趴踢少的狗狗要高挑。
但是科学的考虑,趴踢并不是长个子的最佳运动。
我们得先说说脊柱骨和关节是怎么长的。
脊柱骨的生长板中有骨骺板、骺软骨、临时钙化软骨以及骨性关节面。我们想要让脊柱变高变长,就必须满足骺软骨不断增生,以及临时软骨不断钙化这两个过程。这两个过程受身体的生长激素调控。生长激素高嘛,新骨生成的就多,关节面的软骨就加厚了,钙化以后关节就变大了,脊柱就长长了。
而生长激素是在狗狗处于安静、睡眠状态时分泌的哦。在犬体内,生长激素具有昼夜分泌节律,白天低夜间高,所以在犬安静和睡眠状态时分泌增高。生长激素还受应激、光照、运动等影响。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,增加安静睡眠时间更有助于犬脊柱长高。
关节处骨骼的生长板与脊柱处的相似,但是不同的一点就是,关节软骨不会进行软骨内成骨,也就是说,关节盘的厚度一般变化不会太大。所以,增加关节处的活动,对骨骼的增长促进作用是有限的。
所以,整体来说,趴踢可以,但是别太多,以不过度疲劳为宜(不同种类考虑体重)。